第一章 《詩經》概述
“第一章《詩經》概述”單元測驗
1、《詩經》是我國第一部詩集,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詩歌選録。
2、《詩經》同《尚書》等先秦文獻一樣,也存在著存在真偽問題。
3、《詩》三百篇均為樂歌,都可以配樂舞蹈和演唱。
4、傳統的說法,二南詩是周文王時候的詩,是《詩經》中最早的詩;馮沅君、陸侃如《中國詩史》則説二南詩是《詩經》中最晚的詩。
5、《魏風》詩七篇,都是東周惠王十六年(西元前661年)魏國被鄭國滅亡之前的作品。
6、儒家對人倫之基的極端強調和重視,因而把《關雎》放在第一以體現后妃之德的重要。
7、《詩經》研究的經典之作,毛亨《毛詩故訓傳》、鄭玄《毛詩傳箋》、孔穎達《毛詩正義》,都是純粹的經學路數。
8、詩篇的象徵意義和背景材料的缺失,導致經學的研究過於演繹,而文本的研究則過於簡化。
9、《詩經》三百篇主要是( ),代表著詩歌發展走向成熟階段。
10、《詩經》分為三類,即風、( )、頌。
11、風包括《周南》、( )、《邶》、《鄘》、《衛》、《王》、《鄭》、《齊》、《魏》、《唐》、《秦》、《陳》、《檜》、《曹》、《豳》),合稱十五國風,共一百六十篇。
12、頌有《周頌》、( )、《商頌》,合稱三頌,共有四十篇。頌是歌頌、讚美的意思。
13、( )詩諷刺陳靈公與夏姬私通,《左傳》記于宣公九年,當西元前600年,可能是《詩經》中最晚的詩。
14、周室三母即太姜、太任、( )。
“第一章《詩經》概述”單元作業
1、《诗经》中的诗歌有哪些主要来源?《诗经》是贵族文学还是民歌?谈谈你的看法。
第二章 《詩經》的農事詩
“第二章 《詩經》的農事詩”單元測驗
1、西周的始祖( ),姓姬,名棄。在西周時代,( )是促進國家強盛的明智選擇,這一選擇,形成了中國傳統社會的經濟模式,影響深遠。
a、后稷;以農爲本
b、成湯;重農抑商
c、姜嫄;以農立本
d、帝嚳;教民稼穡
2、為重視農業生產,西周創立了由天子和王公大臣參加的( ),在播種和收穫季節,往往在( )上進行此禮。
a、籍禮;籍田
b、祭禮;籍田
c、祭禮;公堂
d、籍禮;公堂
3、農事詩中最為著名的( )一篇,敘述了西周農民一年的勞動過程和他們衣食住各方面的生活狀態,是研究西周社會階層、經濟、政治制度最有價值的農事詩。
a、《豳風·七月》
b、《周頌·臣工》
c、《小雅·信南山》
d、《周頌·噫嘻》
4、《小雅·信南山》讀作( ),意為( )。
a、shēn 通“伸”,伸展,延綿不絕
b、xìn 诚实,不欺骗
c、shēn 通“申”,伸張、申明
d、xìn 相信、信任
5、解釋下劃綫上的字詞:駿發爾私,終三十里。(《周頌·噫嘻》)
a、駿:迅速;私:私田
b、駿:良馬;私:私田
c、駿:迅速;私:暗地裡
d、駿:良馬;私:暗地裡
6、解釋下劃綫上的字詞:七月流火,九月授衣。(《豳風·七月》)
a、七月:夏曆七月,秋天;火:物體燃燒時發出的光和焰
b、七月:夏曆七月,秋天;火:星名,大火,即二十八宿中的心宿
c、七月:陽曆七月,夏天;火:物體燃燒時發出的光和焰
d、七月:陽曆七月,夏天;火:星名,大火,即二十八宿中的心宿
7、解釋下劃綫上的字詞:匪且有且,匪今斯今,振古如茲。(《周頌·載芟》)
a、且:此;振古:自古
b、且:文言助詞,用在句末,與“啊”相似;振古:遠古
c、且:敬慎的樣子;振古:往昔
d、且:多的样子;振古:自古
8、解釋下劃綫上的字詞:三之日于耜,四之日舉趾。(《豳風·七月》)
a、于:修整;舉趾:遷住田廬、下地幹活
b、于:表示感嘆、讚美的語氣;舉趾:指舉動
c、于:到、至;舉趾:抬腳
d、于:給;舉趾:舉足
9、解釋下劃綫上的字詞:有嗿其饁,思媚其婦,有依其士。(《周頌·載芟》)
a、思:發語詞;有依:壯盛貌
b、思:想,考慮; 有依:輕柔披拂貌
c、思:想念,掛念;有依:靠,仗賴
d、思:想法;有依:形容思慕怀念的心情
10、《周頌·載芟》,周王在春田籍田時祭祀的樂歌,毛序:“《良耜》,秋報社稷也。”其中的“社稷”指的是什麽?
a、土神和穀神
b、舊時亦用為國家的代稱
c、護衛山川之神和護衛國家之神
d、自然物神和祖先
“第二章 《詩經》的農事詩”單元作業
1、《小雅·大田》第三章:“有渰萋萋,兴雨祈祈。雨我公田,遂及我私。彼有不获稚,此有不敛穧。彼有遗秉,此有滞穗,伊寡妇之利。”此章反映了怎樣的社會情況?
2、通過本章的學習,你如何看待西周時期的公私關係,并請舉例說明。
第三章 《詩經》的戰爭詩
“第三章 《詩經》的戰爭詩”單元測驗
1、除《秦風》個別詩篇頗能高揚同仇敵愾的氣概,其他的戰爭詩無一不籠罩著濃厚的厭戰情緒。
2、周王朝在戰爭的法則外找到了更好的處理部族之間關係的方法,即通過分封制和婚姻制,締造王朝與諸侯之間和睦友好、融會發展的政治關係。王朝總的態度如此,自然影響了全民的非戰意識。
3、“昔我往矣,楊柳依依。”(《小雅·采薇》)依依,輕柔披拂貌。“今我來思,雨雪霏霏。”(《小雅·采薇》)霏霏,雪花紛飛貌。
4、“死生契闊,與子成說。執子之手,與子偕老。”(《邶風·擊鼓》)表达了情人间不离不弃、相伴到老的美好祝願。
5、“王事靡盬,不能蓺稷黍。”(《唐風·鴇羽》)靡盬(ɡǔ),沒有止息。“父母何怙?悠悠蒼天,曷其有所?”(《唐風·鴇羽》)怙,依靠。曷其有所,何時才有安靜的處所。言自己希望儘快服完兵役,回家贍養父母。
6、“肅肅鴇羽,集于苞栩。”(《唐風·鴇羽》)運用了平鋪直敘的寫作手法,描繪了野雁棲息的場景。
7、“我徂東山,慆慆不歸。我來自東,零雨其濛。”(《豳風·東山》)徂,过去、逝。零,落。
8、“王奮厥武,如震如怒。進厥虎臣,闞(hǎn)如虓(xiāo)虎。鋪(pū)敦(tún)淮濆(fén),仍執醜虜。截彼淮浦,王師之所。王旅嘽(tān)嘽,如飛如翰。如江如漢,如山之苞,如川之流,綿綿翼翼。不測不克,濯(zhuó)征徐國。”(《大雅·常武》) 此章寫王朝軍容盛大,戰無不勝。
9、“君子于役,不知其期。曷至哉?雞棲于塒,日之夕矣,羊牛下來。君子于役,如之何勿思!”(《王風·君子于役》) 曷,何時。塒,雞窩。
10、“四牡騤騤,載是常服。玁狁孔熾,我是用急。”(《小雅·六月》 )騤騤,張目注視貌。是用,即用是,因此。急,緊急出動。
11、“果臝之實,亦施于宇。”(《豳風·東山》) 施,實行。宇,屋簷。
12、“王猶允塞,徐方既來。徐方既同,天子之功。”(《大雅·常武》)允,確實。塞,踏實。來,歸附。
“第三章 《詩經》的戰爭詩”單元作業
1、《豳風·東山》:“蜎蜎者蠋 ,烝在桑野。敦彼獨宿,亦在車下。” 如何理解詩句的含義?
2、學習過的戰爭詩中,試舉幾例表明家中婦女的思念及其生活艱辛的詩句。
第四章 《詩經》的勞役詩
“第四章 《詩經》的勞役詩”單元測驗
1、“振振君子,歸哉歸哉。”(《召南·殷其靁》)“振振”,毛傳、鄭玄、程俊英和高亨先生不同解,我們釋為何意?
a、信厚
b、勤奮
c、振奮有為貌
d、勤苦
2、“出自北門,憂心殷殷。”(《邶風·北門》)“北門”、“殷殷”釋為何意?
a、北門,背明鄉陰,比喻心情阴暗;殷殷,憂深貌。
b、北門,北向的門;殷殷,眾多貌。
c、北門,喻指北部邊防要地;殷殷,情意深厚貌。
d、北門,用以喻士之不遇;殷殷,熾盛貌。
3、“王事敦我,政事一埤遺我。我入自外,室人交遍摧我。”(《邶風·北門》)请解释“敦”、“催”的含义。
a、敦,逼迫;摧,諷刺。
b、敦,厚道,篤厚;催,破壞,折斷。
c、敦,誠心誠意;催,挫敗,挫折。
d、敦,督促;催,傷痛。
4、《詩經》中的勞役詩,其主題表現不包括:
a、過於繁重,不堪忍受
b、不公不均
c、不能贍養父母的擔憂
d、對馳騁沙場建功立業的嚮往
5、下列詩句中表現"勞役辛苦,不堪忍受"主題的是:
a、《小雅·鴻雁》:之子于征,劬勞于野。之子于垣,百堵皆作。
b、《小雅·蓼莪》:瓶之罄矣,維罍之恥。 鮮民之生,不如死之久矣。民莫不穀,我獨何害!民莫不穀,我獨不卒!
c、《邶風·北門》:已焉哉!天實為之,謂之何哉!
d、《邶風·北門》:王事適我,政事一埤益我。王事敦我,政事一埤遺我。
6、孔子相信天命,與《詩》《書》所持命定論一脈相承。
7、"嘒彼小星,三五在東。肅肅宵征,夙夜在公。寔命不同!"《召南·小星》 三,指二章的參(shēn)星,參星共三顆。五,指二章的昴星,昴星共五顆。肅肅,快步疾走。夙夜,早夜。言為公事起早貪黑,快速趕路。
8、《邶風·北門》,寫一官吏忙於政事,然收入無多,生活貧寒,家人不但不理解他,還挖苦責備他,使他內外交困,憂心忡忡,他實在難以排解,乃歸之於天命,認為這些苦難都是上天安排的。
9、“匪鶉匪鳶,翰飛戾天。匪鳣匪鮪,潛逃于淵。”(《小雅·四月》) 是言鳥可上天,魚可入淵,自由自在,而人之勞苦、不公無法逃避,不如鳥、魚。
10、“蓼蓼者莪,匪莪伊蒿。哀哀父母,生我劬勞。”(《小雅·蓼莪》)是以青蒿比自己,用以比喻不能贍養父母之苦。劬勞,辛勞。
11、“鴻雁于飛,哀鳴嗸謷。維此哲人,謂我劬勞。維彼愚人,謂我宣驕。”(《小雅·鴻雁》) “鴻雁于飛,肅肅其羽。”比喻服役之人被徵調遠方。“爰及矜人,哀此鰥寡。” 言雖則矜人、鰥寡,都被強行服役,確實可憐。
“第四章 《詩經》的勞役詩”單元作業
1、如何理解《小雅·北山》中“溥天之下,莫非王土;率土之濱,莫非王臣。大夫不均,我從事獨賢”的意思?
2、请试着 簡述《詩經》中勞役詩的一般特點。
猜你喜欢: